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产业关联视角下典型省(区)和企业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韩丽萍)

产业关联视角下典型省(区)和企业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韩丽萍)

  • 作者
  • 韩丽萍、高元平、孙保华、刘俊华 著

本书在“双碳”目标下,基于煤炭产业价值链分工地位、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煤电供应链生态效率三个维度,论述了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计量经济方法、效率评价方法等有效解决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产业关联、创新发展及供应链协同问题的研究过程与方法,对煤炭富集地区和典型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企事业单位产业经济学、能源经济学、供应链管理、企业生态...


  • ¥58.00

ISBN: 978-7-122-42880-6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4-02-01

图书信息

ISBN:978-7-122-42880-6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4-02-01

装帧:平

页数:187

内容简介

本书在“双碳”目标下,基于煤炭产业价值链分工地位、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煤电供应链生态效率三个维度,论述了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计量经济方法、效率评价方法等有效解决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产业关联、创新发展及供应链协同问题的研究过程与方法,对煤炭富集地区和典型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企事业单位产业经济学、能源经济学、供应链管理、企业生态化与低碳治理等领域研究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

图书前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能源的使用和消耗,煤炭产业作为我国能源支柱性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煤炭属于不可再生和高碳化资源,在“双碳”目标下,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煤电供应链对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再次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传统煤炭产业的集中度低、工艺技术落后,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不当使用导致了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煤炭产业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需求。本书分三个篇章对煤炭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展开研究。
第1篇基于国家价值链即以国内本土市场需求为基础,利用本土资源供给、生产加工以及运输配送等价值创造环节形成的国内价值网络体系,研究煤炭产业在国家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升级,具体分析煤炭产业在国家价值链的分工位置以及产业关联程度。在实现煤炭产业价值链升级的过程中,需要以煤炭企业为载体,由企业价值链的升级逐步带动产业价值链的升级。
第2篇基于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从R&D投入和产业关联两个角度,测算分析了煤炭与其他产业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进而得到与煤炭产业相互溢出效应均明显的产业,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具体分析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第3篇以产业生态学、煤电供应链等理论为研究基础,构建煤电产业生态效率测度指标,利用DEA三阶段模型对生态效率进行研究,并与煤电供应链上游煤炭供应部门、中游发电企业及电网公司和下游电力终端用户三个子系统进行耦合分析,提出煤电供应链与生态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书是研究团队近几年关于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成果的部分体现,本书的出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煤基全产业链生产税的收入分配效应测度与结构优化研究”(批准号:71640032)、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项目“复杂产业循环中煤基投入产出网络生产分割特征及技术溢出机制研究”(批准号:72264029)、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供需两侧煤炭产业国家价值链位置测度与内生增长动力研究”(批准号:2020MS07019)、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绿色技术溢出对煤基供应链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研究”(批准号:2022MS07011)、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项目(批准号:CYYC11020)、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互联网经济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经济学科团队等资助,在此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感谢研究生张勃阳、高甜甜、张茜、周艳杰、刘欢、张思雨、李世维对研究项目及研究团队的重要贡献,感谢研究生杨延雨、孙娜、王慧芳、陈烁、陈越、谷晓旭、谷亚辉以及本科生李明达等认真负责地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分析校对数据。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著作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韩丽萍
2022年10月10日

目录

第1篇 基于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第1章 绪论 2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1.1.1 研究背景 2
1.1.2 研究意义 3
1.2 相关文献综述 3
1.2.1 有关价值链理论的相关文献 3
1.2.2 煤炭产业升级的相关文献 6
1.2.3 文献评述 7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7
1.3.1 研究方法 7
1.3.2 研究内容 7
1.3.3 研究框架 8
1.4 创新点 10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1
2.1 价值链理论的发展历程 11
2.2 产业升级理论 12
2.3 产业价值链与企业价值链的升级联系 13
2.4 煤炭产业价值链与煤炭企业价值链的定义 13
2.5 煤炭产业价值链 14
2.5.1 煤炭产业价值链的价值分布 14
2.5.2 煤炭产业价值链升级 15

第3章 蒙晋陕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及困境 17
3.1 煤炭产业的特征 18
3.2 蒙晋陕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18
3.3 蒙晋陕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19
3.3.1 煤炭资源减少,综合利用率低 20
3.3.2 产业集中度低,工艺技术落后 20
3.3.3 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 20

第4章 蒙晋陕煤炭产业价值链的分工位置分析 21
4.1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21
4.1.1 上、下游度指数 21
4.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4
4.2 蒙晋陕煤炭产业嵌入产出供给链的位置 25
4.2.1 产业排名分析 25
4.2.2 指数变化分析 25
4.3 蒙晋陕煤炭产业嵌入投入需求链的位置 26
4.3.1 产业排名分析 27
4.3.2 指数变化分析 27

第5章 蒙晋陕煤炭产业的产业关联及分工位置变化因素分析 29
5.1 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29
5.2 产出供给产业关联视角 30
5.3 投入需求产业关联视角 31
5.4 蒙晋陕煤炭产业分工位置变化因素分析 32
5.4.1 产出供给视角分析 32
5.4.2 投入需求视角分析 33

第6章 煤炭企业价值链升级——以中国神华为例 34
6.1 中国神华简介 34
6.1.1 公司基本情况 34
6.1.2 中国神华一体化运营模式下各板块业务分析 35
6.2 中国神华企业价值链升级 37
6.2.1 中国神华企业价值链的复合式延伸 37
6.2.2 中国神华企业价值链升级的效果评价 40
6.3 中国神华企业价值链升级成果 42
6.3.1 加大对煤炭资源的整合,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 42
6.3.2 持续对产业技术进行创新,促进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42
6.3.3 通过相关联产业的重组,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43
6.3.4 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实现产业间的聚集发展 43

第7章 基于价值链分工的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对策 44
7. 1 宏观层面 44
7.1.1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蒙晋陕煤炭产业区域整合 44
7.1.2 强化体制改革,实现煤炭产业价值链的复合式延伸 45
7. 2 微观层面 45
7.2.1 发展大型煤炭国有企业,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 45
7.2.2 优化组织管理,促进中小型企业的整合 45
7. 3 要素层面 46
7.3.1 提高创新能力,发展核心技术 46
7.3.2 引进专业人才,培育复合型人才 46


第2篇 基于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第8章 绪论 48
8.1 研究背景及意义 48
8.1.1 研究背景 48
8.1.2 研究意义 49
8.2 相关文献综述 49
8.2.1 R&D 投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49
8.2.2 基于R&D 投入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50
8.2.3 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溢出效应 52
8.2.4 企业间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53
8.2.5 文献评述 53
8.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54
8.3.1 研究方法 54
8.3.2 研究内容 54
8.3.3 研究框架 55
8.4 创新点 57

第9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58
9.1 R&D 含义与特征 58
9.1.1 R&D 含义 58
9.1.2 R&D 特征 59
9.2 技术创新溢出效应机制 59
9.2.1 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动力机制 59
9.2.2 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 61
9.3 协同创新理论 62
9.4 投入产出理论 63
9.5 “投入-产出”技术创新溢出效应模型 65
9.6 本章小结 67

第10章 中国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8
10.1 煤炭产业的地位 68
10.1.1 煤炭产业的能源消费地位 68
10.1.2 煤炭产业的国民经济地位 69
10.2 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70
10.3 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71
10.3.1 技术创新投入分析 71
10.3.2 技术创新水平分析 72
10.3.3 煤炭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73
10.4 本章小结 74

第11章 基于R&D 投入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分析 75
11.1 问题提出 75
11.2 模型设立 75
11.2.1 产业间后向流量系数矩阵及受益者效应 75
11.2.2 产业间前向流量系数矩阵及贡献者效应 76
11.3 数据来源与处理 76
11.4 基于R&D 投入技术创新溢出效应测算 79
11.4.1 基于R&D 投入整体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79
11.4.2 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80
11.4.3 基于R&D 投入细分行业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81
11.5 本章小结 82

第12章 基于产业关联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分析 84
12.1 问题提出 84
12.2 模型设立 84
12.2.1 工艺创新溢出效应模型 85
12.2.2 产品创新溢出效应模型 85
12.3 数据来源与处理 86
12.4 基于产业关联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测算 87
12.4.1 工艺创新溢出效应测算分析 87
12.4.2 产品创新溢出效应测算分析 89
12.5 本章小结 91

第13章 关联样本企业间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分析 93
13.1 问题提出 93
13.2 模型设立及相关系数的选择 93
13.3 数据来源与处理 94
13.4 实证分析过程 95
13.4.1 企业间技术创新溢出网络分析 95
13.4.2 企业间技术创新溢出系数测算 98
13.4.3 样本煤炭企业的对比分析 99
13.5 本章小结 100

第14章 基于技术溢出的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对策 102
14.1 企业自身方面 102
14.1.1 提高企业自身创新意识 102
14.1.2 注重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 103
14.1.3 提高技术创新研发经费的投入 103
14.2 协同创新发展方面 104
14.2.1 内部协同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溢出 105
14.2.2 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创新溢出 105
14.2.3 政府支持促进技术创新溢出 106


第3篇 基于生态效率的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第15章 绪论 108
15.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08
15.1.1 研究背景 108
15.1.2 研究意义 108
15.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09
15.2.1 生态效率研究 109
15.2.2 煤电供应链研究 111
15.2.3 煤电供应链与生态效率关系研究 112
15.2.4 文献评述 112
15.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13
15.3.1 研究内容 113
15.3.2 研究方法 114
15.3.3 研究框架 115
15.4 创新点 116

第16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17
16.1 相关概念界定 117
16.1.1 煤电产业生态效率 117
16.1.2 煤电供应链 118
16.2 相关理论基础 119
16.2.1 产业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119
16.2.2 生态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120
16.2.3 耦合协调理论 120
16.3 生态效率评价方法选择 121
16.3.1 DEA 数据包络分析法 121
16.3.2 随机前沿分析 121
16.3.3 生态效率方法的选择 122
16.4 本章小结 122

第17章 煤电产业生态环境与煤电供应链现状分析 124
17.1 煤电产业生态环境现状 124
17.1.1 污染排放 124
17.1.2 资源消耗 127
17.2 煤电供应链现状 127
17.2.1 煤炭供应部门 127
17.2.2 发电企业及电网公司 129
17.2.3 电力终端客户 129
17.2.4 煤电供应链供需平衡分析 131
17.3 本章小结 132

第18章 煤电产业生态效率测算 133
18.1 生态效率的测算方法 133
18.1.1 指标体系的建立 133
18.1.2 数据来源 134
18.1.3 模型的建立 134
18.2 生态效率的评价 136
18.2.1 第一阶段DEA 实证结果分析 136
18.2.2 第二阶段SFA 实证结果分析 137
18.2.3 第三阶段DEA 实证结果分析 138
18.3 本章小结 139

第19章 生态效率与煤电供应链耦合关系的实证研究 140
19.1 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 140
19.1.1 煤电供应链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40
19.1.2 数据来源 141
19.2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及耦合协调模型构建 142
19.2.1 权重计算方法 142
19.2.2 耦合协调模型构建 143
19.3 耦合协调发展测算分析及预测 144
19.3.1 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144
19.3.2 耦合协调度C 值分析 146
19.3.3 耦合协调度T 值分析 147
19.3.4 耦合协调度D 值分析 148
19.4 本章小结 151

第20章 生态效率与煤电供应链耦合协调影响因素分析 152
20.1 变量选取 152
20.1.1 数据来源 152
20.1.2 变量选取 152
20.2 模型介绍 154
20.2.1 面板模型 154
20.2.2 检验方法 155
20.2.3 面板模型的选择 156
20.3 影响因素分析 156
20.3.1 煤炭供应部门 156
20.3.2 发电企业及电网公司 157
20.3.3 电力终端用户 159
20.3.4 煤电产业 160
20.4 本章小结 161

第21章 基于生态效率的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对策 162
21.1 煤电供应链角度 162
21.1.1 提高技术创新 162
21.1.2 优化能源结构 163
21.1.3 调整基础规模 164
21.1.4 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164
21.2 生态角度 165
21.2.1 加强环境监管 165
21.2.2 提高环保意识 165
21.2.3 加强政府支持力度 166


附录1 煤炭产业的前向溢出效应流量矩阵列(10- 3) 167

附录2 煤炭产业的后向溢出效应流量矩阵列(10- 3) 168

附录3 2017 年平减后煤炭产业费用投入总的溢出效应流量矩阵列(10- 3) 169

附录4 2015—2019 年第一阶段DEA 实证结果 170

附录5 2015—2019 年第二阶段SFA 实证结果 171

附录6 2015—2019 年第三阶段DEA 实证结果 173

附录7 2015—2019 年煤电供应链各阶段综合发展水平结果 174

参考文献 176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Baidu
map